相遇“青春”!
做中学教师26年,学生的子女又成为我的学生!看着两鬓藏不住的白发,不由得唏嘘感慨:岁月催人老啊!
感谢命运,在我人生遭遇重创,痛不欲生的时候结缘心理学,从此开启了人生新模式,也由此更接近"人性",更理解"人性",也由此懂得"看见即慈悲,放下即勇气"!
做心理辅导十年,幸遇许许多多的生命,并被邀请深入其中,相伴一程。感受最深的是:人生不易!
五六岁的孩子,一紧张就会尿失禁;六七岁的孩子,家长一让写作业就拿刀架在脖子上;七八岁的孩子考试时,卷子上什么也不写,圈圈画画,其实智力正常;十来岁的孩子了,写字还是颠三倒四,上下左右不分,错字连篇……
因为学习的种种状况,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变得没有那么亲密了,随着孩子年龄增长,孩子越来越不跟父母交心了,有的甚至都不怎么理会父母,整天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屋里,除了吃饭、看手机主动,其他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……父母变得越来越小心翼翼,做教授的爸爸妈妈也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说话了!
好多孩子步入中学大门不久,成绩就开始下滑,直至一发不可收拾,自暴自弃!厌学的有、偏科的有,休学、辍学的也有!
面对意志消沉的孩子,面对一蹶不振的"宝贝",家长使尽了浑身解数也没有效果,孩子依然如故:一天到晚手机不离手,该睡觉不睡觉,该起床不起床……
是孩子突然就变"坏"了吗?是家长做错了什么吗?
都不是啊!孩子是好孩子,家长是负责任的好父母!
到底是怎么了?
真相是
——青春期,来了!
孩子年幼的时候,父母真的是"衣食父母",没有父母亲人的照顾,那个小小人,可能一天也活不下去,于是孩子懂得必须"听话、懂事"才能活下去,才能得到成年人的认可与赞同。
随着孩子年纪渐长,他们不愿意再做父母的应声虫,他们对人对事,对整个世界都有了自己的看法,很个性化的观念,于是就和父母有了分歧,所有的苦恼就此而来,所以,不是孩子不好,也不是父母不对,而是"孩子长大了"!
一天天长大的孩子以为自己已经是"大人"了,只是心里还是很依赖父母,于是,他们就变得很矛盾,常常在"独立自主"和"撒娇耍赖"间徘徊,在父母看来,孩子简直太不可理喻了:需要你的时候,你得"召之即来";烦你的时候"有多远走多远";多说一句话就嫌你啰嗦,多说两句话就嫌烦……
我们这个时代的家庭结构如此特殊:小孩是家中的一号人物,衣食住行都被照顾的很好,孩子基本不用操心,也不用动手,只需要"吃好喝好玩好"就行。上学了,学习变成头等大事,任何事跟学习相比——"那都不是事"!
孩子在生活中就像个木偶娃娃,被大人牵着长大,从而失去了很多很多体验生活的机会,也就没有多少生命领悟。
生活习惯会带到学习上的,这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始料不及的!个案常见这样的现象:学生思想懒惰,不爱动脑子,一写作业就烦,作业一多就生气不想写,遇到难题就放弃,成绩一不如意就灰心丧气……跟同学搞不好关系,常常感觉不被人理解,甚至被孤立……这样的孩子很可能是在溺爱中长大,既没有负责任的意识,也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。
还有的孩子因为父母工作忙,或者其他原因,小时候被送到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处寄养,与父母的关系疏离,像极了"孤儿"。
一个孩子控诉忙碌的父亲:你以为你是养狗的吗?给点食就行了……
相比溺爱孩子的父母,有的家长又走向另一个极端,对孩子过于严厉,孩子得不到认可,内心既自卑又暴躁,到了青春期跟周围的关系很糟糕,尤其是跟家长的关系就像仇人,一天到晚也说不上几句话,和谐的小船,说翻就翻,翻脸比翻书还快。
还可能是家长过于追求完美,眼里揉不进沙子,容不得孩子犯错,常常揪住一点问题"小题大做",把孩子整得"生无可恋"的感觉,慢慢失去自信,变得消极悲观。
……
跟孩子打交道近三十年,爱他们,也心疼他们,特别想帮他们!
是的,青春期的孩子就像璞玉,需要雕琢打磨,于是,就有了一个想法:利用假期,把孩子们组织起来,通过体验式成长,看见真正的自己,找到自己的潜能与资源,更好地做自己。
团体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他人的一面镜子,大家能从同伴身上看到似曾相识的自己,就像《论语》中所说:三人行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团体是一个真实的生态系统,又是一个特殊的集体,这里的人不需要伪装自己,因为在这里没有评判,大家会在一个安全抱持的环境中分享彼此的感受,客观地表达真实的自我……爱,由此流动起来;生命的能量,由此流动起来,一个蓬勃乐观自信的生命成长起来!
第一期的团体活动结束了。
一位妈妈说:看到女儿这几天的变化,我感动的忍不住流泪。感恩老师陪伴女儿的这么多天,让孩子每天都那么快乐,让她们也看到了自己,做真正的自己!
一位妈妈说:七天时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儿子回来身上浮躁气少了,变得安静沉稳有耐心,且主动关心起自己的假期学习安排,感谢有你!
房东夫妇说:我儿子要是当年遇到你就好了!这些孩子真幸福!
……
感谢家长们的信任和朋友们的支持,我要把青少年成长团体活动做下去,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在其中得到成长,更好地做自己!
慧心青少年成长团体第二期招募(点击了解详情)
附:第一期成长团体进行中的部分随笔
1
学习不好,首先是学习状态不好,本质上是和学习的关系不好。
就像下面这张图
学习就像一个怪兽,张牙舞爪地尊坐在面前……这样的心理体验中,学习起来战战兢兢,常常不由自主地想到成绩不好时可能的遭遇,心情低落,行动迟缓……长此以往,成绩每况愈下,越来越没有信心,有的孩子就慢慢放弃了,对自己的学习也不抱有希望了。
自暴自弃是最糟糕的状态……
2
这是一棵古老的核桃树,两个人合抱也围不住。
想来大树与环境的关系是极好的,所以它活出了如此不朽的生命。
八年级的男生说:这两天我都没想手机了,不知道它是啥东西……
九年级男生说:我可能是把劲都用在画画上了,所以美术成绩全县第一,文化课……
手机,对于某些孩子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,它是孩子与外界发生关系的一个安全可靠的媒介。就像一个内心孤独苦闷挫败……的人,渴望友情、亲情、爱情,希望在别人眼里看到自己是重要的、有价值的,是被珍爱的……但是,他没有!努力了很久,仍然觉得孤独无助与哀伤……于是他遇到手机时,就像遇到了知己,最起码手机不会批评他、否定他,他还会觉得和手机在一起很有趣,在游戏的对决中还能找到存在感、价值感、归属感……
孩子与学习的关系,就像热恋的情人,对眼了,怎么都感觉很好;没感觉,甚至反感的时候,就怎么看都感觉别扭。就像九年级男生说的那样"成堆的作业和频繁的考试,以及大人们天天说的大学文凭的重要性,让我听着就心烦,想着就恶心……"这样的学习状态,学习效果可想而知。
3
打折的人生不值得过。
欧卡团体活动的主题是"我"。
关于"我",大家有了很多发现,过程其实并不顺畅,甚至是艰难的!面对需要勇气,表达更需要勇气!
最后的环节是给自己写封信,孩子们问写"多少字"……想到学校教育的约束,孩子们已经习惯了被"要求"、被"管教",还有就是投机取巧和偷懒的想法。我说:字数没有要求。
对某些学生来说,听到这样的话,会心中窃喜,觉得可以敷衍凑合了!
对自己还总想着打折扣,可想而知做其他事情时候的态度……
看着孩子们严肃的表情和专注的样子,我心里很欣慰,毕竟父母把孩子交给我,是多么大的信任!尤其是在活动进行中,孩子们的分享,使我感觉心情就像今天早上在山顶看到的蓝天一样美丽。
4
每天的"动力火车"时间是最让人难忘的时刻。
从十一、二岁到十六、七岁的孩子围坐一起,各自表达自己的感受:有困惑、有难过、有自责、有愧疚、有伤心、有感动……
从彼此的身上看到了似曾相识的自己,也更明白家长的不易……几个孩子有时很严肃,有时很"疯狂",有时又很"放肆",有时为了一个难以完成的项目把自己折腾得要疯掉,却不肯放弃!
来自不同的地方,来自不同的家庭,为了同一个愿望走到一起——更好地做自己!
真诚、信任、开放、支持!孩子们做到了!
明天更美好!
(因为我们有保密原则,所以活动时极少拍照,内容也不能分享,只是按耐不住内心的激荡,就发发心情吧)
5
一位期末考试全年级第一的学霸给父母留言:
"我知道你是为我好,可你们又何曾想过我真正想要什么,在你们眼中爱的究竟是我,还是大事,成功,或许我如果不这么优秀生活的会更幸福吧。爱情是最美的,友情是最难寻,最珍贵的,亲情是后盾,缺一不可。请不要因为你们的想法,梦想与愿望而剥夺我的青春,暗淡我的生活,我不是你们实现梦想的机器,我有我自己的路要走,请不要再说所谓的为我好,你们应该反思为什么现在我什么都不跟你们说,你又何曾了解我……"
妈妈不知道怎么回复孩子……
我说:为你有这么了不起的儿子高兴,孩子的未来不可估量!
下面图片,是我女儿这两天在撒哈拉沙漠拍的照片。
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孩子总有一天要离我们远去,他们有自己的思想,有自己的选择,有自己的人生,我们能做的,唯有支持!
如果我们有担心,有情绪,需要面对的人是我们,需要改变的人是我们。
爱孩子,就先改变自己吧!